接网线的水晶头

拖了两天,要干的活还是要干,例如接网线的水晶头。话说我家现在有三台电脑,一部手提,一部上网本和一台旧电脑。旧电脑从2001年用到现在了,很有感情,键盘,显示器,光驱,机箱,硬盘(只有40G),都是没有换过的!为了让三台处在不同位置的电脑都能同时上网,我们必须要拉很长的网线,最长的一条网线有40米长,足足把整个屋子绕了一圈。第一次我和我弟拉网线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有无线网卡这回事,不过现在发现即使知道了也没用,因为Model在二楼,三楼的电脑要用无线。估计信号也不会很好。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和我弟学会用接网线的水晶头。

回来后发现其中一条网线的水晶头坏了,便需要重新接一次。网线和水晶头都很便宜,关键是要有工具和会排线,我承认我接水晶头的技术也不咋滴,一般接两次才能成功一次,也就是说每次都会浪费一个水晶头,所以,一般买的时候一定要多买几个做备用。

接线工具,一个像钳子的东西,40块钱一个。很多个水晶头,5毛钱一个。

线的排放是关键,红白,红,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如图。至于是从水晶头的正面插入还是背面插入都是没有关系的。

放入工具的插槽,用力一按就了。

注意事项还是有的,否则失败率很高。

1. 一定不能把各条小线接入水晶头部分的塑胶套给去了(第一次时我就干了这回事,结果做出来的水晶头一扯就断,其实工具会把铜片切入塑胶套里面去的,所以不用担心不导)。

2. 接入的时候,应该把各条线都给切齐了,然后一起插入,而不是一条条地插。

3. 网线会有一条多出来的铜线(我也不知用来干嘛的),无视此铜线,不要插入接口。

4. 放入工具后,放心的用力按,观察各铜片是否已经嵌入,一般会有“哒”的一声。

完成后,接入电脑和Model测试就OK了,不成功则再重做。

标签云无法抓取&升级Wordpress3.0到3.0.1

有了一点空,姐姐我又继续开始了折腾之路。今天登陆了一下Google的站长工具,发现网站上,错误不少。简说,有三个。

第一个是,大量的robots.txt限制,见图。


刚发现这个问题时,我以为是我写的Robots的问题,因为里面有一句Disallow: /wp-content/plugins,而在我的3D标签云插件就是Plgins里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不要写多一句Allow:/wp-content/plugins/wp-cumulus/或Allow:/tag/进去。但认真想想,这明显有一些不合理的,否认了全集,却要肯定全集里面的子集,有些自相矛盾,对于按程序做事的爬行蜘蛛来说肯定有点无理了。

Google了一下类似情况终于发现应该不是Robots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参考了两个博客的说法,宋夏的博客说这个3D标签云不利于SEO,三侠五义直接说搜索引擎无法抓取这些tags。

李博侠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提交Sitemap,里观已经包含了所有的tags了。要不就是首页同时让3D标签云和普通标签云共存,再不就无视这个抓取错误了。其实我已经提交了Sitemap的了,但看着几百个的无法抓取,总有些觉得不舒服。而我总觉得我的Sitemap是有问题的,因为提交了,一共也就收录了80多个页面。但具体问题会出在哪里,我又说不出。

接下来,就只要自我纠结着想想要怎么弄了。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重定向错误无法追踪网页。

我一看就头晕了,还不懂什么是重定向错误和无法追踪网页。只在不断地Google下大约知道了一个情况,因为我的是Apache服务器,更正这个重定向只是修改.htaccess就好了。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之前不会,怎么突然跳出重定向错误,而这些重定向错误全部发生在TAG上面。

最后发现了一个博客——疯人院道出了问题的关键,截取重要的一段话:

据我观察+猜测是Wordpress3.0把中文TAG的链接里面的转码统统转换为小写的了,且原来大写的转码都做了301重定向到小写。比如说你有一个TAG叫“上海”,那么原来版本WP中转码后它的固定链接就是“tag/%E4%B8%8A%E6%B5%B7/”,其中“%E4%B8%8A%E6%B5%B7”其实就是“上海”这两个汉字的转码,但是Wordpress3.0会把此固定链接转码为“tag/%e4%b8%8a%e6%b5%b7/”并且把“tag/%E4%B8%8A%E6%B5%B7/”重定向到“tag/%e4%b8%8a%e6%b5%b7/”,这样看上去没什么不妥。但是Google的爬虫不干了,爬虫们罢工了,爬虫不等301就会马上离开并且报这个页面是“重定向错误”……

这样的情况,后果好像很严重的:

至于为什么Google爬虫不去抓取301目标页面,我猜测可能因为爬虫认为“tag/%E4%B8%8A%E6%B5%B7/”和“tag/%e4%b8%8a%e6%b5%b7/”是一个页面,而你的网站在用小花招玩弄Google的爬虫,这样的结果会给一个网站带来灭顶之灾。轻则收录数明显减少,重则给你的域名降权,或者什么影响都没有Google今天心情好……

这样情况就清楚了,再去Google一下, wordpress3.0.1的确已经修复了这个语言Bug. 于是,就马上备份了一次博客,然后马上升级到3.0.1去了。从2.9.2到3.0再到3.0.1我发现已经无路可退了,只能一鼓脑地向前冲了!

如果你还在使用Wordpress3.0,那么尽快地升3.0.1吧!至于问题还会不会再发生,有待观察。

第三个是一个奇怪的错误,404找不页面。

有好几篇旧文章,只剩一个链接。刚建博时,用了一些小方法导进了一些以前的文章,理论上说,只要没出错,应该是全都要在的。难不成我手痒,不知什么时候把它删了?这个情况是比较小的,我一般不会因为我写得差而删去我的东西。那么这事情显得有些灵异了,不解之谜中……

Bloomberg 日记

第一次知道Bloomberg 是刚上大一的时候,教我们微观的Lanz老师介绍给我们知道的。从此之后,收藏夹中就多了一个网站:www.bloomberg.com 。这个暑假在香港修选修的是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news),教我们的是一个丹麦女人,July 。在她的广博的人际关系下,我有幸地参观了这个新星Media agency的香港Office。

Bloomberg中文名叫彭博社,这是一间主要靠卖商业新闻而迅猛发展的媒体。如果你不好爱金融,那么你没有听过这个网站也是正常的,即使爱好金融,也许也会因为语言问题而不了解。

Bloomberg创立于1981年by Mike Bloomberg,一位债券交易员。Bloomberg虽然主要卖的是商业信息,财务新闻,但也有科技的其它新闻。Bloomberg与传统的媒体是有一些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纸质的媒体,说白了就是一个Web出版商,所以它的发展与Internet的发展亦步亦趋。争取用户付费电子信息订阅是一件困难的事,在中国,假如一年365元的南都纸质订阅与300元的一年付费电子信息订阅,我想大多数人都还是会选回纸质订阅。Bloomberg卖的是专有终端和商务分析来连接他们的数据库,然后实时收到全球主要市场的金融信息。然而,背后是有上千个记者的同时工作。

就这么一个项目,Bloomberg的主要收入是惊人,如果你想得到这个资讯的话,那么每个月的资费是1700美元,没错,是dollar,折合成RMB的话大约就是11000这样。这个数目实在不小,但仍有大量的客户在持续地订阅着。那是当然的,对于一个操作着几百万美元的基金经理,或期货交易员来说,得到快而准确的信息远比1700美元值。

带我们参观和解释的是一个长得有阿拉伯风情的外国人,叫Ben,一位主编。像很多大学生问的问题一样,我们一般会问,记者们都已经是最快,知道信息的,且他们也能看到终端信息,那么他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收盈很多,而又用什么去防止这些发生呢。Ben只说了一个单词,Ethic。而Ben又和我们说,Journalist是一个永远不会发达的职业,而这个职业的包容性很强。这些答案一点都不意外,当越接近源头的时候,人的行为都是靠价值观控制的。而记者的确很难发达,即使富有了也是靠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得来的,毕竟他们不是信息的发布者和创造者,而要影响信息的源头,却要有多大的力气和勇气!

Bloomberg还有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电梯上面的电视,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做好的参观证,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刚进来那下,和黑人保安聊了两句,他就说不要乱走,不要乱照,公司有摄像头,总部随时可以调看全球的分部的工作情况。

no images were found

巽寮捕鱼游泳

今天一大早就给老妈叫醒,和我说今天要去巽寮出海捕鱼,游泳,吃海鲜。之前妈子就和我提起过,只是没想到说去就真的突然间就去了。其实很开心可以去玩玩的,因为这两天和同学合伙办的家教中心出了点事,心情都很是压抑,不想看英语,不想看博客,不想折腾网站,昨天就这么看了一天的肥皂剧。我想,我不能再这么呆着,应该让海风给吹清醒些。

在鸡爷的信息指导下,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巽寮。看到了小学书上常说的一望无垠的大海,呵呵。

第一次来巽寮是初三毕业时,班上二十多人同学一起来的,原因是我在附近的惠东,黄埠,吉隆,我有很多的同学。时隔五年,变化很大。多了很多景物,人气也高了很多。

看到一个能租船打鱼的饭庄,我们就进去了。一翻谈论说好价格后,我们便租了一条船开始捕鱼。

领我们出海的是一个小伙子,皮肤很黑,比小麦色还要再深一些那种。看见我们是本地车牌就用口音有少许不一样的客家话我们侃侃而谈。我问了他很多问题,他也告诉了我很多有趣和无趣的东西。不过,都知道了很多很多。

迎着海风,站在前头,真想做一位海盗船船长!

在我的拳头威胁下,我弟终于肯给我照了两张照片,悲剧的是,我发现还是好胖啊,我要狠狠心地减肥才行!

撒网和收网时,我都想去帮忙,却因为有点害怕,还是乖乖地站在旁边照相。而在撒网和收网其间,会静静地坐在夹板上,看着很大很蓝的天,想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那些矛盾而没有结果的东西,不过,不管怎样,我是积极的,看到蓝天,看着大海,我无法让自己陕窄起来。我感谢我拥有的一切,感谢我是幸福的。

当看到鼓动着的渔网时,很开心!

我跟着蹲在夹板上挑鱼,把小的放走,留下大的。虽然有点鱼腥,有一点点害怕夹,但还是忍不住要不停地去搅鼓。我想,两日来的阴霾就是从看见大海的那刻,开始遇见阳光!

大海,真的很伟大!

no images were found

下午的时候,去游泳了。我提议去回我们租船的海滩,因为那里的水很清,天很蓝。但老妈和弟看到另一个沙滩上人多一些,就去了另一个。对于人多,我并不介意。因为大家都是来找乐子的。但也是有那么一点点郁闷的事情,虽然与我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话说,我换完了泳衣,淋了澡之后,拿着一个救生圈就往大海里大步地迈去。结果还没走到边上,我先是闻到一阵异味,是臭的。认真地看了看,海水••••••是黑的。我想,是不是我太挑剔了,站在海边,让海水冲涮了好几次,发现还是黑的。于是,我便沿着海边走,走了一段路后,发现了有一段水沟,黑色的污水不断地从里面流出,最后散开,流向大海。

我看了,有点无语。这,说到底,是一个海滩。边上有渔船,有那么点污染,可以无视,但这个污水沟也太明显了吧,这异味,也太不一般了吧,而这还是一个收费的游泳场。我又向四周往了往,人不算特多,但也不少,大家都这么下水了。

我地沿着岸边走着,也听到一对情侣在评论着水很臭。再往前走一些,我又听到坐在沙滩上的人说水很脏。我再认真地走了一回,实在下不了水,便走回沙滩上,和我妈郑重其事地说,我强烈建议要换沙滩,否则就不游了。

老妈,没有走前海边去。她的第一反应便是,你怎么那么得意,都交了钱了,你看大家不都在游么。我解释了几句,但貌似无用。我便先去再冲了个澡,换回了衣服。然后沿着海边,大声地喊着老弟,因为我想,他肯定也是不愿下水的,如果下水了,也只是因为看见大家都下了。我想,把他叫走。

我沿着海岸,喊着他的名字,可惜没有让他注意到我。但却看见了让我挺无语的事,有两个人,一边逛骂着水很脏,一边往下跳。

我又回到了沙滩边,和老妈又说了几句,老妈再次无视我,我就只好坐在沙滩边乖乖地玩手机。其实没有游到泳我一点都不郁闷,也不生气的。我只是希望有人能懂我是有理的,因为那个沙滩在我看来是真的不能游。我和我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花钱买了一份让我吃了想吐的东西,我应该要不要觉得我花钱了,所以我必须把它吃下去。我想,我还是理智的,因为这是不合理的,至少经济学上是不划算的。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么一件事,我想,如果没有第一、二个人下水的话,肯定不会有人下水的。如果有了第一、二个人下水的,那些第三个人,即使知道了是极不干净的也会往下跳?如果说第一、二个人会往下跳的话,我只能说,他也许真的真的不介意又或者说他经济学学得太差了。人,会因为大众的情况而否认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上学期在组织行为学里,貌似说过这是一种XXX现象。而第一个出来跳反对的,会被当成了异类,我现在想想终于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的发表为什么困难重重。

找不到老弟和舅舅,我便只能坐在沙滩上,有一些没一些地想着。当然,我妈在看我那么正经的样子,终于到沙滩边上起了一回,回来时,我想,她明白我的意思了,因为她什么都没有说。而没让我发呆多久,我弟和舅舅就上岸了,而我还来不及说话,我弟和我舅就说了一句,臭死了。我停了两秒,只得哈哈大笑起来说,我错我错,没来得阻止你们。

回程的路上,我弟和我舅倒是骂了不少话,我舅还说,要把那水照下来,发上西子湖畔。我什么都没说,因为三个人中就我没下水,其间我有去找过他们上岸,这气氛是微秒的,我只是傻傻在笑。

当然,这件事的最后,照了几张照片,相信有图有真相。

no images were found

香港小结

从香港回来了两天了,昏睡了半天并做了两天的厨娘。回到家了后也没有很有空,但在家里的忙和在学校的忙是两种不同的情绪。

回头看看,呆在香港一个月,才吐出了两篇博文,有点纳闷。毕竟在我刚建博时,我诚实地想每星期要更新两到三次,没想到更新单位居然变成月了。吾需自省也。

今天整理照片时,发现还是照的很少,虽然到香港的第一天就买了一部宾得相机,但我还是没有照很多的照片,也幸好我没把相机买得很好。以后应该要找个喜欢拍照的另一半,可以让他好好地照,我好好地玩,呵呵。

其实去了香港很多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公园,港人很相信的黄大仙庙,沙田赛马场,离岛长洲,香港的文化博物馆,历史馆,太空馆,还有香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书展。现在只好,细细地回想,然后把一些可记录的,写下,仅当记念!

海洋公园,介绍就不用了,因为很多大型的游乐园都是差不多的。不知是不是因为是第二次去的缘故,还是我长大了,以前觉得挺大的水族馆,现在觉得挺小的了,很多东西,很快就能参观完了。海洋公园的机动游戏我也全玩了,我发现我对机动游戏已经有强大的免疫力了,似乎对机动游戏场已经失去了兴趣,以后应该会选择往一些安静有多景观的地方走走。让我比较心痛的是,我一天就喝水喝了接近100块。让我高兴的是,玩公园里面的抛球游戏中了一个最大的珍宝奖,详情请看About页面的照片,苹果外星人让我成了众人注目的焦点。

沙田赛马场,私人赛所,没有赛事,马儿们都放暑假了,所以没有进场,但看得出,很气派。值得记念的是,我买了赛马会的三张彩票,一共60元,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是抱着中奖的希望去的,结果没有一张票有中过超过三个字的。看来,六合彩的确不是我的玩意儿。

香港的文化博物馆是一个有点闷的地方。唯一好玩的,我想就是做粤剧的脸谱了,这样一部小机器,我在它前面玩了二十分钟。

no images were found

最值得说一说得的是香港的书展,拿着港澳通行证,以10元的优惠价去了两次。香港的书好贵,但我还是买了几本的,否则就觉得对不起自己10元的入场费了,而且有些书,国内的确买不到,难得有的机会,不买心理总有些过不去。龙应台的《请用文明说服我》,《抑郁的文化政治》,还有一本有趣的金融书籍叫《中国股市惊奇》,仅当猎奇。买倒是买了,但接下来应该是要花些时间去阅读了。在书展上看到了很多关于博奕论和厚黑学的书,差点忍不住就买下来了,幸好,理性告诉我要先回去查查国内有没简体版的,便宜些,且看起来舒服些(香港的书都是打竖的,看起来很不习惯)。一些时尚杂志的出版商,送的礼品贵于杂志本身,不过大家都知道其实是给读者种下了无数的潜在消费的种子。

在书展上会经常看到有一些作家或明星搞签售。我去的两天里,就遇到了两三个了,但我都没有看到那些鲜光的作家或明星们,原因不是我不愿去跟随,只是因为跟随的人太多了,我挤不进去!!有一次听到Easion的呼声,就马上凑前去看了,猜测会不会是陈奕迅。但由于过道比较陕窄,跟随着挤了一小段路,结果只看见无数个黑乎乎的人头,我就决定放弃了,即使是我也挤不进去啊!唯一看到的明星是邝美云,一个老牌明星,可惜的是,当我见到她真人时,我还四处打听她叫什么名字,我只能说我见的美女不够多吧。话说,韩寒也到书展签售了,可惜的是,
他在的那天,我正好在上课。

梁文道曾说,香港书展就是一个商业活动(意思大约就是这样)。我也是表示同意的,饭不饱如何思淫欲?在我看来书展就是一个联盟的促销活动,只是这样的促销我在国内看不到,每本静躺着的书都是在呐喊的。社会的包容度是很强的,这个世界什么样的人都会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思想。所以,认真地看书展,是很精彩的。

每次去书展就是呆四五个小时以上,让人郁闷的是,没有位子坐。即使是去了贵价的小食区,都是要站着吃东西的。所以每次去看完书展回来都会觉得有点身心疲惫。

no images were found

文化与信仰

暑假去贵州玩的时候,我就开玩笑地和同学说,贵州是出了名的贫困之省,我们应该要进大山里面到那些最贫困的地方去看看。然后我同学就开噼呖啪啦地和我说了很多那些贫困的地方有多么地落后,多么地贫困,路有多么远,多么地难走…… 说到最后的结论是,要对这样的地方搞发展是相当困难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叫他们出山!

后面同学又和我说她爸(曾在某贫困县当过高官)和她说过山区和城市的得文化差异太大了,让他们出山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出的,虽然有很多已经外出了,但也有很多甚至是不愿意的,不仅是一种归宿感,也因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他们想帮也帮不了。我细想一下,的确是有这样的情况的。

就像你认为很难吃的一道菜,于情于理你也会因为觉得难吃而不让它上桌,但情况是你的朋友很喜欢你认为难吃的那道菜。同样在贵州,我们昨天吃的一个普通自助餐要68元一位,晚上唱个K一个小时接近200块,这个消费水平在我看来已经超过惠州了。说是谁的错,没有谁的错,我只能把这简单的归各咎于文化差异。

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育了。教育可以开扩人的视野,可以增长人的知识,但是教育水平的不均注定差异的存在,注定贫富差异在可见未来内无法消除。但这种不均也并不是拔不拔钱就能解决的了。

试想一下,要从几个大山里面拉个网线出来,只为提供几十个人上网,这样的成本显然是不划算的。还有,谁到大山里去任教?如果说有一个或几个人去支教,我们可以说他或他们是伟大的,但这成不了真实意义上的大伟人。而不愿意去的人,也是给社会所能理解的。

面对很多问题,人类还是很无奈的。

以上一段话是发表在上一个暑期后的事,看完后,很有感触地要写下第二段话。

这个暑期呆在的是香港,没来之前就在想着香港物价高,要省着点。但在刚来到的第一天,我就懂了一个道理:钱,在哪里都是像流水一样的。有时会觉得得香港的物价的确很高,但有时候却不以为然,即使是内地也是要那么贵的。

细想一下,价格差异,应该是这么分的,在高档品前,香港的物品是比内地便宜的;在地档品前,香港的价格与大陆的比,是难以占优的。毕竟Cost of good sold总是要高一些的。而决定香港的物价高是通过对比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那么,我承认,香港的物价真的高,因为吃饭很贵!讲了一大堆大家都懂的废话,其实我的中心只有一个,在对比两样东西的时候并不能用Common sence,而是要相应地考虑环境变量。用科学的话解——这个世界是运动的,只有相对的情况下,才有绝对。用哲学的话是,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当然,在我脑子中也突然闪过广东的一句方言: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门当户对)。再用哲学来解释我莫名有的思绪,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Any way,我是花了钱的,而且自认为是过度地花了钱,事实我认为促使我花钱的原因是1.16的汇率。但当我认知到这一点时,我有点懊恼,一个学经济学的学生,一点汇率就把我给忽悠了,那算不算证明我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假设——理性人,都达不到。

在香港讲钱总觉得特别有理,理由很多。首先,这里能让你花特别多的钱,其次,这里是个国际金融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热钱流来流去,再次,这里的富豪多且顶级。但当我认识到这里的一点点的文化后,我便羞愧,觉得自己庸俗。

香港虽是一个繁华的之地,但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港人都是富足的,总有那么一群人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做着最艰辛的工作,拿的却是只能糊口的薪资。也就是说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中,必须是夫妻共同辛苦地劳作才能过上较为满足基本要求的生活。而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港人的富足感是因为身份的自豪(因为我相信信念力这样东西可以让一个人克服很多困难)以及很好的社会福利,但居住了半个月,接触了很多人后,我发现我的认识是不完全的。

很多的港人身上有一种值得让人学习的特性,那就是敬业心和宽广的心。港人的敬业心是从优秀的服务态度感受出来的,早晨从宿舍出来时保安都会和你说“早晨”,回来时都颔首示好。学校停车场的保安在提醒我们注意车辆时,是拍着手,用很和蔼的语气说的,也许这效果比不上大陆吼的即场效果,但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司机,服务员,销售员……太多很小很小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敬业以及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这让我想起刘德华的那个广告“今时今日甘噶服务态度系不得嘎”对港人影响之深,但除去这点外,还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包括一些以前看港台剧所得的感受,最后从这一系列的经历,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多的港人都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在于他们懂得满足,似乎对金钱和欲望看得都特别的淡,倒有一些看破红尘的感觉。一个普通的装修工,在午餐时,依旧是三五成群地大大咧咧地讨论最近政府又干了些什么,哪些政策要改,自己对人生的想法,极少会听见他们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一个普通的销售小姐,下班后,依旧是甜蜜地和别一半发着信息,从她们的脸上看到的不是疲惫,是幸福。一个普通地在街边卖报的啊姨会和你谈哲学,聊人生,聊处世。幸福也许就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追求!太多的太多都在告诉着我,港人有一种特别的文化,有一种由于历史和环境培养过来的素养,而这种文化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我觉得这一切和很多因素相关,首先是TVB的肥皂剧,这是大多港人饭后离不开的事情,话说我也相当喜欢看TVB的剧集!其实爱看肥皂剧是一件挺好的事,因为剧情总成是邪不能胜正,会教育我们好人总有好报,生活要乐观,人要敬业,爱要勇敢,我认为这些信条都是在影响着我成长的!其次,与信仰有关,正因为文化的多元化,这里有很多不同的教会,基督,耶稣,圣母,佛…教会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生存所感到的不快和困难。

如果一个人对人生,对世界,对是非都是清晰而积极的,那么幸福一定不远了。可惜的是,我仍在这个矛盾的世界中挣扎,欲望、追求、平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矛和盾之间总需要一个平衡点的!所以,我很需要一个信仰,但我依旧在寻找。我不希望变得模凌两可,也不希望邪恶有正义的理由。

不管怎么样,希望生命如繁花~~

观阿凡达有感

前两天看了3D的阿凡达,IMAX影院一个月内的戏票都给订光了,只有前面一两排是空着的,这样真还不如看普通3D。

人类真如此残忍?这是最让我思考的问题。当潘多拉星球的所有物种觉醒反抗,我感到无比兴奋。当人类的战斗机像流星雨般坠落时,我有强烈的痛快感。当我看到妮特丽为倒下的Home Tree而咆哮时,我竟觉得她如此美丽。 当到后面再看杰克的阿凡达时,我居然觉得很帅气。我猜有一部分人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我也知道我是地球人,善良的我确实不想把人类给丑恶化了,但以我仅有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人类的确是有可能会这么做的。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和战争从来就没停止过。对于这样的感受除了有点悲愤外,更应该的是去寻找根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提起里面一位聪明而善良的人类Dr. Grace, 人类的植物学家,在死亡来临之时,仍不忘要获取灵树的标本。尽管她是真正的配角,配角到连撼动女主角的气势也没,配角到大战到来之前已经与艾华女神一起了,配角到我还来不及记清她的五官。可她真的聪明,真的善良。聪明在于她明白Navi人的信仰,她乐于去接触新的文化,愿意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善良在于她努力地争取和平,她把生命奉献给异族的安宁。

信息不对等,我觉得是引发战争的根本。文化差异故然存在,但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不可怕了。就像我们知道清真教不吃猪肉后,和他们一起进食时,也出于尊重少了猪肉这味菜,这样的尊重是基于对他们的了解的基础上的,显然这一点的文化差异是没问题的,可怕的就是我们不愿深入了解,就像一个肉食者不愿接受素食者的思想一样,自己觉得不能不吃猪肉,然后也死往清真教徒夹猪肠肥肚,那就只能说是可笑,也可恨。

假如人类真能相信Dr. Grace, 相信别人“真的不爱吃猪肉”,而并非不给面你才不吃。那么Navi人也许不会如此不幸。Dr. Grace可怜在不能体会资本家对财富的渴求,也体会不了军人体内对战争的热血,然而单个体始终就是单个体,让她去了解无限的positions是不合理的。也许正因为大家都是单个体的,所以这个世界才会复杂。认清了这一切,我就发现博学的人是多么地让人欣赏和崇拜的!是世界太大,也是人类太渺小,委屈亦不能求全,于是人类就显得可悲了。

看完阿凡达后,眼睛有些难受,头有点痛,我想这是3D的原因吧。尔等只能赞叹不愧是梦工厂的作品,美工和特技都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有一句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梦工厂作品的前瞻性也是一般电影工厂所比不上的。相信,潘多拉星球会存在,星球大战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而谁又能保证那样的潘多拉会不会是未来的地球。可惜的是,在DNA预定哀老的程序下,我是无法看到这些的。暂时,只能预见吧。

后记:翻起了以前自己写在QQ空间的日志,一直以为我之前导数据入wordpress时已经把想导的给导进来了。但发现有好几篇自己挺用心写的没有弄进来,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删了,只好重新贴进来了,因为我写东西并不只是为给自己看的,而每一篇博文都是用心写的! 偶尔翻翻自己写的东西,没有跌跌荡荡,但感想和经历都很多。如果你很喜欢我的博,也不妨翻翻我以前写的吧。

香港证券交易所

参观证券交易所,是到香港后第二个星期的行程。香港证券交易所是亚洲继东京交易所、上海交易所后的成交量排名第三的证券交易所。历史性的东西就不说了,只是像很多重工企业一样,最初香港的证券交易所都是有好几家的,只是后面随时历史的潮流而演变成一大家。

一进入大门,浓烈的铜臭味(无贬意),那种新钱身上和老爸身上也会有的味道。其实和钱接触多了的人都会知道新的纸币,的确是有一阵味的,大约是油墨味,和钱一起拉上关系了,很自然得就觉得铜臭味,钱的味道。

在来之前,就听同学说了现在的证券交易所已经不是以前在电视上的情景——环型圈内很多人在打电话,走来走出,很热闹的样子。一切都只因技术的发展。事实也如同学所说,证券交易所,已经不是传统的那个样的。

这些变化表现在不同的方面,首先是可见的规模,交易员从最高峰的1000多到稳定在200多,我想占地面积上也是有所减小的。其次是盈利模式上,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参观费了,不知是哪位高管第一次提出弄香港证券交易所展览这一项目,也实在是高招。一来,可以让有心人士认识一下自己的企业,可作一个炫耀。二来,毕竟是一个上市公司,名气和荣耀都是很重要的。最后一点是最实际的,有了收入。

像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在我眼中看来都有点像是银行中的中央银行(Central Bank)。在中国大陆则上中央银行,在香港则是金融监管局,他们都会直接与政府、游戏的制定者、规则有关系(至于不直接说它们就是,因为它们也受无形的手控制,而地大了,并不是能谁谁说了就能算)。而其它证券公司,像联讯,中信,广发,招商…….他们就像中央银行下的无数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

证券交易所既是平台又是桥梁,某公司想上市,这里给你一个平台,你交点钱,同时你要接受我订的规矩。某证券公司想买某公司的股票,这里也给你一个平台,你交点中介费,我帮你给买好。这个情况和外贸公司是不一样的,外贸在我看来是个Sunset(夕阳)行业(只要你相信地球不过是一条村子),外贸仗的不过是语言和一些人脉关系,抽取中介费,它在卖家和买家中间硬生生地插了一脚。现在很多工厂都会争取拥用进出口的权,所以只要有损别的行业利盈的行业是不会长久的。参插地讲上了外贸,我只不过想说,证券交易所不是单纯的中介,它并不是间接地在买家和卖家上参一脚。而是卖家和买家会愿意让它在他们的生意中间参和上一脚然后捞上一笔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卖家和买家都想挣钱,而证券交易所是规矩制定者。而凡是涉及人为制定的东西都会必有潜规测。当然于是又有了监管局。

越写思绪越是有点乱了,也是因为我知道的不够清楚和多。综上所述,我只是想说,证券交易所挣的是中介费,但它不是一般的中介,可有可无,而是绝对的地位。而后面说到监管局和证券所,其实都是亲戚。

话说自从科技进步后,交易大厅内即使是交易时间也没有什么人。因为操盘手们,都完全可以坐在自己家的电脑前进行操作。一般证券公司都会在交易所的大堂租一个写字台,其实也就是属粹的一个代码和象征,租金6000港元一个月。对于金融活动来说,这是个零头数目,但对于租房来说,这个是钻石价。大堂不允许照相,说不照,我当然也不照了。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照的,还是电视上那个样,只是小了,人少了,还在大堂上用着电脑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经的老操作员,而且也是边看电视边看操盘。

交易所其实是不会知道任何有关小股民的信息的。它知道的只是经过证券公司整理后的买卖数据,也就是说,这里面的是交易是两次易手的。而经过证券公司整理后的单一般都是大的单,如果足够大话,是有折扣的。呵呵,又在告诉小股民,证券公司在这里还有一笔的。虽然把这些很多让人感觉不爽的小节说出来了,但从我内心上去说,我觉得都是合理的。

图片是香港证券交易所所使用的操盘系统。而小股民的看盘软件则在市场上流行的,像大智慧,同花顺之类的,操盘软件则是由证券公司提供的。如果没有人讲解,这个操盘系统估计没几人局外人能看懂。幸运的是,漂亮的解说小姐很详细地和我们说了这里的第一个标识。

写到这里,不由得要停止敲键了,因为还要去做我的新闻作业。本还想写写操盘手,写写人脉和信息对操盘的影响,但整个文章貌似有点过长了,夹杂的内容已经有点混乱了。我知道我的思路是不够清晰的,知识也是不够的。但至此为止我认为这些认知都是正确的。也许等我知道的更多,想得更多后我会清晰地表达出来。

香港大学

到香港后的第一个周末参观的是到明年就进入百年老校行列的香港大学。而带我们参观的是关品方教授,香港大学的学子之一。

半个山头给港大占距着,不同的学院给繁茂的绿林和婉延的道路分隔开来。这间接告诉我,不同的学院间的联系应该是甚少的。由于它们的分散而居,我们只是参观了古老的中文学院和一些研究学院的楼。最具古老气息的主楼在翻新,整个大楼都被净洁的白纱包裹着,很让人有种冲动可以一掀而起。进去后,尽管闻到的是浓重的装修味,但依旧能感受得到六、七十年代的气息。走到天井时,关教授告诉我们《色戒》中很多的场景就是在这儿取的。但整洁的白纱告诉我今天不是给它取景的日子。

经过停车场边,发现一行有意思的漆字。

这是1989年港大学生为抗议6肆学潮而留下的。自此之后的每一年的同一天学生都会对其进行翻新,所以如图般闪亮。我想,这就是不遗忘历史的最好表现。它静静地躺在那儿,只看你愿不愿意正眼地看上它一会。在图书馆前面,还有那些充满批判思想的民主墙。

快到山顶处,便是校长的家。白色的墙,绿色的林,黑色的门,俨然一个精小版的白宫。事实它的居住制度也类似白宫。每一任校长及其老婆和孩子都会居住于此,直到退休便搬离让下一任校长住进来。至于它是否也会像白宫一样有厨子,有园丁,有保镖,那我就不清楚了。大概也是有有吧,因为听方教授说,每隔一些日子校长的家就会举行一些坐谈会和宴会。当然,特殊时期还要迎接学生的投诉和抗议,就曾有一任校长,具体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因为学生抗议校方干预学术自由而游行至校长家门口,结果是校长搬离了精小版的“白宫”。不禁微微一笑,这样的事件,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在中国大陆发生的。

下山的路经过了港大的百年宿舍。因为一旧了就翻新,所以依旧闪亮,只能从设计和地理位置追溯它古老的历史了。教授告诉我们,张爱玲就曾居住于此。我没有很激动,知道张爱玲对中国文学有巨大影响,但我却很少阅读她的书,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倒是看过几部,名言也知道几句,例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可惜我至今还没参透这句话,但青春已经走了一半了。张爱玲不仅对文学有巨大贡献,对女性也有深刻的影响。她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爱情是女人的全部以及在爱情面前女人IQ为零。这些感受是看她的传记而来的。也许离开了爱情,张爱玲就只是一个名词了。几年前,当我刚知道这一切时,只觉得她就一失去自我的疯子。但随着成长,便明白她的可爱和可敬。她就是一朵以爱情为养料,在期待的阳光下盛开的孤傲玫瑰。如果有个胡兰成,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去了又如何。如果可以,为爱失去自我,失去些理性,不显得是另一种可爱么。不过她的爱情,大约也因为是胡兰成,不仅仅是一段传奇,也是一段心酸。

PS:明天会去证券交易所,离岛长洲,来得及的话,下船后会去书展!

香港——时代广场

香港,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想来这已经是第四次进入这片繁华的土地。前面三次的时间并不如这次充足,在不同的时期,跟从不同的人,经历着不同的事,既使是逛同一条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但说实话,这感受并没有差别太多,只是更准确,细腻又或是更辽阔了。

国际大都市,繁华是必然的。穿梭在大街小巷,让人有惊喜的永远都是小东西。

前几天终于去了twins”下一站天后”中的时代广场。时代广场很时代也很品牌也很多人。大和品牌众多就不用介绍了,唯一有震憾力的是负一楼的食品层。琳琅满目的全是进口产品。肉类从国家到牲畜品种再到牲畜部位都给了细致的标明。这种新奇和冲击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验到吧。东西的价格也并没有特别地贵,只是身处其中很难让人思危。怎么去理解同时世界有人在饿死,怎么理解中国很多社会底层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里仿佛告诉着我,大家都是很富足的。然而事实并不是的,只能说贫与富的距离已不是一条江河的宽度,而是一条鸿沟。

在时代广场的的正对面有一个不大却很醒目的牌子,如图示。

纵使很醒目,但其实并不好找,走进一个人宽的窄道。然后凭着一股好奇和坚持往上走,简陋而狭窄的楼梯会让你怀疑是否存在这么一间店。走上二楼后,还是一扇狭小的门,带着怀疑勇敢地一堆,里面便是一片火红,寂静而简小。旁边有三四张独立的小桌和凳子,一个外国女人,在咀呷着一杯咖啡。另一边的书架上,一位游客在仔细地翻读着书。店主随着风铃声响的方向望了一眼后继续上网。

短暂的几十秒,充分地证明了香港的地价是很贵的。这样的一间小店,不可能人熙人攘,也不合适。至于里面是的书,我也不用多做解释了。在国内,每一本文艺杂志出版都要经过一级一级地剥削,加一层又一层的审查。这里的书却像野花一样,我想这就是香港多元化的一方面吧。尊重每一个思想,才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火花,但是因为冲突的大小是难于控制的或是没有人喜欢给反对又或是三个和尚的挑水效应。于是中国,就在压抑中前进着。在这个有意思的书店里,狠心地买了一本书(因为好贵)!等待阅读中。这个星期三在会展中心有书展,很期待。

感受很多,很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