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信仰

暑假去贵州玩的时候,我就开玩笑地和同学说,贵州是出了名的贫困之省,我们应该要进大山里面到那些最贫困的地方去看看。然后我同学就开噼呖啪啦地和我说了很多那些贫困的地方有多么地落后,多么地贫困,路有多么远,多么地难走…… 说到最后的结论是,要对这样的地方搞发展是相当困难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叫他们出山!

后面同学又和我说她爸(曾在某贫困县当过高官)和她说过山区和城市的得文化差异太大了,让他们出山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出的,虽然有很多已经外出了,但也有很多甚至是不愿意的,不仅是一种归宿感,也因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他们想帮也帮不了。我细想一下,的确是有这样的情况的。

就像你认为很难吃的一道菜,于情于理你也会因为觉得难吃而不让它上桌,但情况是你的朋友很喜欢你认为难吃的那道菜。同样在贵州,我们昨天吃的一个普通自助餐要68元一位,晚上唱个K一个小时接近200块,这个消费水平在我看来已经超过惠州了。说是谁的错,没有谁的错,我只能把这简单的归各咎于文化差异。

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育了。教育可以开扩人的视野,可以增长人的知识,但是教育水平的不均注定差异的存在,注定贫富差异在可见未来内无法消除。但这种不均也并不是拔不拔钱就能解决的了。

试想一下,要从几个大山里面拉个网线出来,只为提供几十个人上网,这样的成本显然是不划算的。还有,谁到大山里去任教?如果说有一个或几个人去支教,我们可以说他或他们是伟大的,但这成不了真实意义上的大伟人。而不愿意去的人,也是给社会所能理解的。

面对很多问题,人类还是很无奈的。

以上一段话是发表在上一个暑期后的事,看完后,很有感触地要写下第二段话。

这个暑期呆在的是香港,没来之前就在想着香港物价高,要省着点。但在刚来到的第一天,我就懂了一个道理:钱,在哪里都是像流水一样的。有时会觉得得香港的物价的确很高,但有时候却不以为然,即使是内地也是要那么贵的。

细想一下,价格差异,应该是这么分的,在高档品前,香港的物品是比内地便宜的;在地档品前,香港的价格与大陆的比,是难以占优的。毕竟Cost of good sold总是要高一些的。而决定香港的物价高是通过对比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那么,我承认,香港的物价真的高,因为吃饭很贵!讲了一大堆大家都懂的废话,其实我的中心只有一个,在对比两样东西的时候并不能用Common sence,而是要相应地考虑环境变量。用科学的话解——这个世界是运动的,只有相对的情况下,才有绝对。用哲学的话是,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当然,在我脑子中也突然闪过广东的一句方言: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门当户对)。再用哲学来解释我莫名有的思绪,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Any way,我是花了钱的,而且自认为是过度地花了钱,事实我认为促使我花钱的原因是1.16的汇率。但当我认知到这一点时,我有点懊恼,一个学经济学的学生,一点汇率就把我给忽悠了,那算不算证明我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假设——理性人,都达不到。

在香港讲钱总觉得特别有理,理由很多。首先,这里能让你花特别多的钱,其次,这里是个国际金融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热钱流来流去,再次,这里的富豪多且顶级。但当我认识到这里的一点点的文化后,我便羞愧,觉得自己庸俗。

香港虽是一个繁华的之地,但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港人都是富足的,总有那么一群人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做着最艰辛的工作,拿的却是只能糊口的薪资。也就是说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中,必须是夫妻共同辛苦地劳作才能过上较为满足基本要求的生活。而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港人的富足感是因为身份的自豪(因为我相信信念力这样东西可以让一个人克服很多困难)以及很好的社会福利,但居住了半个月,接触了很多人后,我发现我的认识是不完全的。

很多的港人身上有一种值得让人学习的特性,那就是敬业心和宽广的心。港人的敬业心是从优秀的服务态度感受出来的,早晨从宿舍出来时保安都会和你说“早晨”,回来时都颔首示好。学校停车场的保安在提醒我们注意车辆时,是拍着手,用很和蔼的语气说的,也许这效果比不上大陆吼的即场效果,但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司机,服务员,销售员……太多很小很小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敬业以及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这让我想起刘德华的那个广告“今时今日甘噶服务态度系不得嘎”对港人影响之深,但除去这点外,还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包括一些以前看港台剧所得的感受,最后从这一系列的经历,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多的港人都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在于他们懂得满足,似乎对金钱和欲望看得都特别的淡,倒有一些看破红尘的感觉。一个普通的装修工,在午餐时,依旧是三五成群地大大咧咧地讨论最近政府又干了些什么,哪些政策要改,自己对人生的想法,极少会听见他们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一个普通的销售小姐,下班后,依旧是甜蜜地和别一半发着信息,从她们的脸上看到的不是疲惫,是幸福。一个普通地在街边卖报的啊姨会和你谈哲学,聊人生,聊处世。幸福也许就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追求!太多的太多都在告诉着我,港人有一种特别的文化,有一种由于历史和环境培养过来的素养,而这种文化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我觉得这一切和很多因素相关,首先是TVB的肥皂剧,这是大多港人饭后离不开的事情,话说我也相当喜欢看TVB的剧集!其实爱看肥皂剧是一件挺好的事,因为剧情总成是邪不能胜正,会教育我们好人总有好报,生活要乐观,人要敬业,爱要勇敢,我认为这些信条都是在影响着我成长的!其次,与信仰有关,正因为文化的多元化,这里有很多不同的教会,基督,耶稣,圣母,佛…教会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生存所感到的不快和困难。

如果一个人对人生,对世界,对是非都是清晰而积极的,那么幸福一定不远了。可惜的是,我仍在这个矛盾的世界中挣扎,欲望、追求、平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矛和盾之间总需要一个平衡点的!所以,我很需要一个信仰,但我依旧在寻找。我不希望变得模凌两可,也不希望邪恶有正义的理由。

不管怎么样,希望生命如繁花~~

加入对话

36条评论

  1. 我对贵州的认识很少,之前一度忘记了贵州这个省的存在,即使现在也不知道贵州在哪里……
    香港的话……我不好多说,说一点自己又要愤然了,同在一片土地上,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2. 文化差异并不是贫穷的根源,贫穷来自于分配不均,文化不存在差异了你也就不会到那个地方去游玩,他就没有值得你关注的地方了
    香港是一个让人愿意花钱的地方,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

  3. 在大山里拉网线或许是我们这些平原人固有的想法吧?前阵子看到一部有关芬兰的片子,芬兰有很多湖泊,架设有线电话是不现实的,因此芬兰人采用了发展无线通讯的方法,在芬兰诞生NOKIA这样的公司我们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从自己熟悉的情境考虑,而没有耐心去了解那些我们陌生的环境。

  4. @dudo
    你大约的想法是贫富的差距来自原始资本的分配问题,但我觉得不是根源,当然也不确定文化差异是根源,我这里说的文化可能和你理解有点不一样,又或者是我狭隘认为价值观,人生观,而且我眼中的贫穷在当事人眼中也许是富足,所以说幸福是一种态度。觉得这个话题还是不要聊深好,可以牵涉太多了。
    当然你说的对,因为有文化的差异才有了吸引力,也才引起思考。

    @PARA
    你这个例子讲得很有意思,我现在想,我是不是习惯地以自已熟悉的环境去 句考虑别人的问题。
    突然想起一句话,理解万岁。呵呵 [兔10]

  5. 期待能去趟香港,不过工作太忙,惠州也没啥好逛的。也许是天气很高,数码街、步行街、人人乐这些地方,难得能在周末放松的。

  6. 你让我对香港有了别样的认识,我以为在那样一个高速的城市,每个人都是匆忙和压抑的。没想到他们竟然能做到自我调节。

  7. 你能叫我跑龙套的 但是你不能叫我死跑龙套的
    这才是敬业 龙套也有龙套的精神

  8. 世界之大,在于它的意义非凡,我们到过的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个性;其实不能说那个好或者坏,体验的过程就是精彩而快乐的~~当然,选择在哪里还得忠于内心

  9. “要对这样的地方搞发展是相当困难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叫他们出山!”这个想法比较智慧,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不想离开了。

  10. 文化与信仰!看了你的这遍文章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个内蒙古来的同学考上大学,进了寝室呀就说,大学的学费可真贵啊,为了上大学家里卖了一头牛,寝室里面的学生听了,感觉心理酸酸的,平时在生活上对他多加照顾,第二学期他又说,交学费好贵哦,家里又卖了一头牛,多可怜呢,后来同学心想,他家里肯定很困难很困难,就帮他申请了助学金什么的,后来他每学期都说这句话,到快毕业的时候,同学关切地问他,现在你们家还有几头牛呀?他说不知道,反尽还有二千多头吧!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